语言表达不欢迎“差不多先生”
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,语言迎差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,表达不欢不多欢迎点击上方的先生盐城市某某装饰材料业务部“水寒说语文”关注。
2024年第六十三期(总第833期)
本文的语言迎差写作背景可以参见前些天写的文章《》,今天的表达不欢不多文章是系列之八。
胡适先生写过一篇很有名的先生文章,叫《差不多先生传》。语言迎差
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,表达不欢不多但是先生就有人不这么认为。 你知道中国最有名的语言迎差人是谁? 提起此人,人人皆晓,表达不欢不多处处闻名。先生他姓差,语言迎差名不多,表达不欢不多是先生各省各县各村人氏。你一定见过他,一定听过别人谈起他。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挂在大家的口头,因为他是中国全国人的代表。 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。他有一双眼睛,但看的不很清楚;有两只耳朵,但听的不很分明;有鼻子和嘴,但他对于气味和口味都不很讲究。他的脑子也不小,但他的盐城市某某装饰材料业务部记性却不很精明,他的思想也不很细密。 他常说:“凡事只要差不多,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?” ……
在相当程度上,我也是胡适笔下的“差不多先生”。确实常有这种心态:“凡事只要差不多,就好了。何必太精明呢?”在为人处世上,常常是这个不必讲究,那个也无所谓。
虽然是语文老师,但在工作之初,在语言表达上也没那么讲究,甚至也常常觉得差不多就好。什么时候开始有意识讲究起来,觉得不应该差不多就好了呢?大约是从参与修订开明版语文教材开始的。
现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都用同一套语文教材——统编版语文教材。但在二十几年前,可不是这样,那时候是“一纲多本”。“纲”就是教学大纲,后来叫“课程标准”,“本”就是教材。也就是虽然只有一个语文教学的指导纲要,但却有多套与之相配的语文教材,影响力比较大的有人教版、苏教版、粤教版等。
我们学校也有自己的教材,当年语文组的老先生们筚路蓝缕编写出来,最初作为校本教材,后来由开明出版社出版,影响力扩大到全北京市,成为北京市的通用教材。再后来因为这套教材要修订送审到教育部,我当时作为年轻老师,有幸参与了这个工作。
修订过程充满艰辛,从课文到课下注释,从单元导语到课后练习,逐字逐句地推敲。一些平常可能随便读读就滑过去的字词句,在修订教材时都需要反复讨论,查阅大量资料,最终确认。正是这段经历,让我意识到在语言表达上不能差不多就行,要精益求精。
做完了教材修订,又阴差阳错连续十几年参加区里的初三期末、“一模”、“二模”等考试的命题工作。这个命题工作,也在相当程度上养成了我对语言表达一丝不苟的习惯。
下面,就以宣传海报中的一些语料为例,说说这方面的问题。有兴趣的读者,也可以在读完某则语料之后停下来想一想,在您的判断中这些语料存在哪些问题。然后再接着往下读,看看和我的判断是否相吻合,如果不吻合,是您想的对,还是我说的对。
【语料十八】
正满十四岁的大家参加了“青春宣誓暨十四岁生日”主题教育活动,在三天两晚的快乐时光中,不仅收获了来自爸爸妈妈们的专属礼物,更收获了成长与喜悦。
这段文字中的“正满”一词用得别扭。一般习惯说“刚满”“将满”等,而不说“正满”。而且后面既然已经说了是“青春宣誓暨十四岁生日”主题教育活动,所以前面没有必要再重复这个年龄问题。直接用“我们”做主语就好。
“三天两晚的快乐时光”与后面的“收获喜悦”,语义重复。所以,莫不如说成“在三天两晚的活动中,不仅收获了来自爸爸妈妈们的专属礼物,更收获了成长与喜悦”。
【语料十九】
篮球场上,同学们挥洒汗水,奋力拼搏。每一次的进攻与防守,都展现出我们团队之间优秀的配合与永不言弃的精神。那一个个精彩的瞬间,是青春热血的最好见证。 排球在空中飞舞,同学们的激情被点燃。发球,接球,每个动作都付诸以全力,都经反复练习,虽经历了许多失败,但每个人都在其中收获了成长。
修饰“配合”的词,最常用的应该是“默契”,而不是“优秀”。和英语一样,汉语中也有很多固定搭配,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,就不要轻易把这些搭配拆散开来。“付诸”的“诸”是兼词,相当于“之于”,后面再加“以”就重复了。我们可以说“付诸行动”“付诸实施”“付诸文字”等,但不能再在“诸”后面加“于”或者“以”等介词。
【语料二十】
十四岁的我们,站在成长的路上。携手同行,跨过青春的门槛,誓言铭记,不负韶华。收到父母祝福的青春礼物,温暖入心田。
“十四岁的我们,站在成长的路上。”这个表达有一点儿奇怪,非要十四岁,才站在成长的路上吗?十三岁或者十二岁不行吗?或者七八岁,不也是站在成长的路上吗?如果修改,可以调整为“十四岁的我们,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”,用“十字路口”来表达从少年到青年的转变。
“誓言铭记,不负韶华。”这里的“铭记”缺少宾语,是要铭记“不负韶华”吗?好像又不是,但铭记后面没有宾语,就让人觉得话没有说完,所以莫不如修改为“铭记誓言,不负韶华”,这样可能更清晰。
【语料二十一】
我们的班歌作曲和作词全部由学生原创。演唱、MV拍摄和剪辑过程也都由同学们独立完成。我们珍惜这支歌,因为它凝聚了所有同学的力量,是×班师生共同的青春心愿。
“如果前面说作曲和作词”,后面就不能用“原创”,因为“原创”的意思是“独立完成创作”,本身就有“作”的意思。所以,这句话要么改为“我们的班歌由同学独立作词作曲”,要么改为“我们的班歌词、曲全部由同学原创”,而不能把两个句式杂糅在一起。
【语料二十二】
成功的底色是奋斗,“以今日之我,胜昨日之我”并非易事,青少年唯有奋斗向前,与时代同频共振,方能绘就最美青春底色。无论是在学术竞赛中摘金夺银,还是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成长,亦或是在艺术舞台上展现风采,我们都将用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,为未来的梦想铺设坚实的基石。
这段中的“亦或”用得不对,应该写作“抑或”。抑或作为连词,表示选择关系(“抑”“或”都表“选择”语义),相当于“或者”、“还是”。这是一个高频易错词,需要特别注意。当然,也不是说只要写成“亦或”就是错的。比如:“湛水自向城东南,径湛城东,时人谓之椹城,亦或谓之隰城矣。”(《水经注·湛水》),这句话中的“亦或谓之隰城”意思是“也有人叫它隰城”。也就是说,在古汉语中表示“也有的”、“也有人”、“也有时”等意思时,应该用“亦或”,而不能用“抑或”。
这是为宣传海报“捉虫”系列的最后一篇了。每个班我都摘录了语料,不偏不倚,不“厚此薄彼”,对事不对人。需要有两点补充说明:一是并不是除了我摘录的内容之外,其他的就一定没问题;二是并不是说我说的一定就是对的,如果哪里说得不对,也欢迎大家指出来。
最后,推荐有“语林啄木鸟”美誉的杂志《咬文嚼字》,初高中学生皆可读。我从这本杂志中受益良多,所以愿意把这本杂志推荐给大家。之前我写过推荐文章,此处不再赘述,直接附文章的链接在下面。
想要购买的朋友,可以点击下面附的广告链接。如果觉得没有把握,不知道能不能读得下去,可以先买一本读读试试。
我的视频号,持续更新中,欢迎关注。最近开始讲《古文观止》的公益课,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了公众号、视频号,来听一听。
欢迎关注我的新书《用减法教语文》,书中有很多能够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鲜活课例。具体内容可以点击下面的文章链接:
之前还写过另外一本书:《减法教育》,具体可以参见下面的文章链接:
图片来自网络,如涉版权,请联系删除
欢迎分享,若公众号转载,请联系授权
(责任编辑:探索)
-
女教师面对学生和家长严厉异常,磨合之后,她却赢得所有人的认可
儿子的成长过程中,他的班主任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,在教育的天空中闪耀着别样的光芒。这位班主任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漂亮姑娘,她长相甜美,眉眼间透着一股灵秀之气,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总是束在脑后,显得干练又精神 ...[详细]
-
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王连香)记者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)获悉,今年1至4月,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3.7亿人次,同比增长22.9%,运输安全平稳有序。国铁集团客运部负责人介绍, ...[详细]
-
博主打假鬼秤遭围堵被抢手机,市监局回应:涉事商家被清退 来源:掌闻视讯) 连云港市海州区联合调查组通报:5月16日,网民发布视频称,在海州区某市场购物时发现一商户短斤少两,并被市场主办方工作 ...[详细]
-
版权声明: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网易汽车5月17日报道近日,在最新一期的工信部目录公布了比亚迪全新纯电轿跑的申报图。尾标显示该车或命名为“海豹参数丨图片) X ”。新车外观风格运动感 ...[详细]
-
△以军坦克资料图) 总台记者当地时间7月17日获悉,一名消息人士表示,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进行的新一轮加沙停火谈判势头良好,但相关方仍有分歧需要弥合。 这名消息人士称,以色列当天向斡旋方提交了一份最 ...[详细]
-
本报石家庄5月16日电记者马晨)河北省日前印发《关于进一步优化算力布局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》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。《意见》提出,到2025年,全省算力规模达到35百亿亿次/秒EFLOPS) ...[详细]
-
全面推动电力体制改革事关国计民生,是适应经济社会绿色转型新形势的重要举措。近期,《电力市场监管办法》以下简称《办法》)正式印发,将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。随着能源结构低碳转型的持续深入,新型电力系统的安 ...[详细]
-
剪辑、摄像:人民网记者 何萌 魏青成【观点摘要】●目前,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。●“绿色优储”是守住管好“天下粮仓”的重要内容。●未来要真正构建起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、标准体系 ...[详细]
-
真的要被知识填满了(太爱每一天都能够进步一点点的感觉了!!)
⚫️2026版名词解释目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规出版⚫️如果说2025版名词解释是我们从简单增补、罗列名词走向“更应试”“更结构化”的重要一步,那2026版就是这本书「好好听劝」的进一步调整:为了更好 ...[详细]
-
如今,各地的天气温度越来越高了,相信每个人都逐渐忍受不了这毒辣的太阳,想要在家中规避酷暑。然而,更多的人也只能是想一想,毕竟学习和工作是肯定不能放弃的,我们也只能在放学、下班和假期内,享受家中的凉爽和 ...[详细]